2013年初到紐倫堡當交換學生,最直接觀察到的差異是大部分人都直接使用可從銀行帳戶扣款的電子現金卡(ec-Karte,現稱girocard)消費。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在台灣沒有使用信用卡或visa金融卡付錢的習慣,初來乍到也不太會認歐元的錢幣,被台灣收銀台快速步調訓練出來的焦慮感,總在每次超市結帳時升到最高點。因此當日前看到美國聯準會研究(2014年5月)顯示,德國零售交易筆數高達82%是由現金支付,這比例之高令我十分訝異,也讓我想探究為什麼德國人愛用現金,還有台灣的現況又是如何?
首先來看看最新出爐的調查。位於科隆的歐洲商貿研究院零售業研究中心(EHI Retail Institute)今年4月發布報告,針對德國2015年零售業營業額觀察各種支付方式的佔比,發現德國人刷信用卡的付款比例升高(43.7%—>44.5%),簽帳卡/現金卡消費金額降低,而電子自動扣款(Elektronisches Lastschriftverfahren System, ELV-System)則有回春之勢,但現金仍是最受歡迎的付款媒介(52.4%)。
為什麼德國人愛用現金?
德國財政部今年2月曾宣布為了打擊洗錢和截斷恐怖份子資金來源,將設定現金付款上限為5000歐元。此舉招來一片撻伐,德國畫報疾呼:「別碰我們的現金!」綠黨國會議員諾茲(Konstantin von Notz)也在推特上表示:「現金可讓我們在日常交易中保持匿名,這種自由應在法治國家中受到保障。」由此可窺見現金和隱私權對部分德國人的重要性。
大部分德國人認為現金付款快速、可靠又安全,能夠保障自己的隱私。朋友的德國男友甚至開玩笑說,他不愛刷卡是因為怕被銀行知道他愛吃哪種麵包。與刷卡相比,付現對資安較有保障,不僅可避免卡片被偷而引起的盜刷問題,也可避免在商店或網路上消費時被盜領資料。
以現金為主要付款媒介也是控制支出的好方法,研究顯示,需要時時控制現金流動性的消費者較常支付現金,這些人持有的非現金付款媒介較少,手邊存有的現金較多。的確,我們光是看到錢包裡剩下寥寥幾張鈔票,就能讓自己心生警惕,且在僅付現的德國人中,亦有65%認為這是使用現金的最大優點。
不想使用卡片交易,也可能和德國人不留債的心態有關。根據一項網路問卷調查,如果有件自己一直想買的商品大打三折,但身上錢不夠,64%德國人會放棄購買,22%會向親朋好友借錢,只有14%會願意讓銀行戶頭透支(Dispositionskredit,簡稱Dispo)或貸款。其中也推測,德國人對金錢的保守態度,可能和「德式憂慮(deutsche Angst)」* 有關:大約三分之二受訪者曾在近二、三個月間考慮過未來的財務狀況,只有三分之一表示毫無想法。
台灣消費者偏好
根據市調公司尼爾森調查(2014年2月)指出,台灣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首選為現金支付,佔58%,偏好用塑膠卡片付款僅佔不到四成(39%),其中依序是信用卡(36%)、預付卡(2%)、簽帳卡(1%)。雖然台灣人偏好現金消費,但根據同研究,受訪者固定使用的信用卡平均為2.1張,使用3張(含)以上者也將近四成。
雖然台灣使用現金者也佔絕對多數,但誘因不大相同。台灣人使用現金大多為小額消費,或是因為不收信用卡的店家較多,例如傳統早餐店、路邊攤販、手搖飲料店(如珍珠奶茶),以及成衣集貨地的服飾店,例如台北的五分埔、東區、西門町等。不過,在小額消費方面,現在全台便利商店和大部分交通工具都可使用儲值式的悠遊卡感應付款,其他類似的卡片還有主要通行範圍在台南和高雄的一卡通、主要作為交通票券使用的臺灣通等,這類電子錢包已成為在台灣生活最便利的付款方式。
另一個和德國的差異是台灣人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心態。台灣的信用卡促銷五花八門,信用卡是作為一項商品在經營。舉凡請名設計師設計卡面、提供首刷禮四選一、每月刷卡回饋金、累積紅利點數、合作商家優惠,都是銀行吸引消費者辦卡的方式。我周遭的朋友們大多也持有兩張以上信用卡,方便可依不同信用卡的優惠,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卡片消費。近年來甚至有銀行推出「大甲媽祖認同卡」,卡面為大甲媽祖像,不僅是信用卡,也是護身符,形成另一種「異業結盟」。
行動支付成新趨勢?
近年興起的「行動支付」號稱「手機就是錢包」或「手機就是信用卡」,手機下載相關App後,就可以綁定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輸入密碼或辨識指紋後,即可透過非接觸式的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MST (Magnetic Secure Transaction,磁條安全傳輸)、掃描條碼或QR Code在實體店家消費,或是在網路商店直接線上結帳。
在德國,行動支付或非接觸式支付已成為人們日漸熟悉的名詞,但因感應機台不多、支援非接觸式支付的卡類或行動裝置仍未完全推行,目前接受店家不多。然而,在14-29歲年輕人中,已有兩成使用智慧型手機付款,EHI更指出,預計到2016年末,接受行動支付的大企業佔比將會超過60%。台灣現在也有電信業者推出電子錢包,整合了悠遊卡或一卡通的功能,利用店家或交通系統現有的硬體設備即可付款、收款,讓台灣消費者更容易從早已習慣的付款方式來理解並進一步使用行動支付。
然而,因為智慧型手機本身功能繁複、設計精密,仍需克服電力消耗快速、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而且須有一定經濟能力才能購買。無卡片、無現金對於資安也許較有保障,但手機能否當作普遍的付款載具仍有待觀察。
*或英文稱German Angst,是一種對德國人的刻板印象,意指總是憂心未來而過分謹慎的態度。
Photo credits:
Cover photo “Temple Donations” by watchsmart via flickr, shar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CC BY 2.0). All other images © Jasmin Oertel for sinone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