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 Off – 初到德国的直观感受

经历了1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慕尼黑。想起第一次独自去上海学德语一路上的惶恐,听到方言的不安。只要打开心扉面对世界,每一座城都可以是家。

当梦想的羽翼掠过德意志 

叶卡捷琳堡,莫斯科,克拉科夫,布达佩斯….越过一座座城市之后飞机离那个曾经为之梦想的国家越来越近。还记得两年半以前圆梦的一瞬间,当飞机在夕阳下终于降落在了慕尼黑施特劳斯国际机场,曾经为之努力的数年时间被轻盈而感动的翻过,而下一页又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由于中国媒体对于德国的报道大多客观且真实,所以虽然第一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却没有感受到很强的冲击感。对巴伐利亚人民的友善和热情早有耳闻,在第一次来到德国的时候便有了深刻的感受。且一年后当再次到拜仁州实习的时候又得到了印证。初到实习城市埃尔朗根的时候到处找超市,实在没有找到便去问街上的一位老人,老人直接带我走过三条街找到超市还与我闲聊了一路。这一切足以让一个只身一人前往一个陌生城市生活的人心里快乐很多。

“on”“off”间的切换

与大多数人一样,初到亚琛的时候因为只身一人,世界几乎是无声的。为了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局面,在紧张了许久之后还是硬着头皮闯进了学校为新生安排的新生娱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多数同学被分为好几个组,这样每组的同学就多了认识交流的机会。 组内的同学看到一个跟他们模样不一样的人而且多少可以结结巴巴的说一些德语,于是倍感好奇。都蜂拥而至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便以这样出乎意料的方式“轰轰烈烈”地认识了至今还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朋友。

对于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的学生来说,第一个学期算是最不辛苦的,课程都比较基础。这也让我有机会能见到德国同龄人是如何在学习的“on”与“off”间如何切换。

或许不象中国孩子在高考前就饱经摧残,德国同学并不会时时刻刻都开启学霸模式,尤其是在低学期和学期开始的时间。于是在平时学霸模式不用“on”的时候,我便会跟朋友们一起骑五个小时的自行车到湖里游泳,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去Dinslaken的赛道开卡丁车或就在亚琛看电影。也正是在这种“off”的环境里我跟与我来自完全不同文明和文化背景的朋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与文化环境关系并不大的简单的快乐。

我们第一次去Rursee游泳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完全相信了Google Map,不曾想被谷歌狠狠地耍了一把:地图中标注可以通过的道路是冬天拍摄的卫星图片,夏天长满了几乎跟人一样高的植物根本无法通过;盘山公路在地图中提示我们直接从山坡上穿过;地图中标记出应该穿过的草地等我们翻越栅栏进去以后发现已经被圈成了羊圈…于是本来应该3小时地路程让我们骑了5个小时的自行车。到目的地后天色已黑,但是听到朋友们操着浓浓的德国口音来句“Google map are you kidding me?”的时候意识到,快乐可以来得如此不按套路。这也是对初到德国的人更多练习德语和认识德国的绝佳机会。因为刚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最经常的感觉就是,在课上跟同学说话可以理解很多,但是在课下闲聊的时候却很少能听明白。大概是因为能够理解的德语词汇最初总是机械专业词汇,所以反而会忽略了很生活中重要的东西。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我刚来的时候可以用德语说几乎所有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却不知道铁锅应该怎么说;我可以计算各种关于转动的力学参数,但是在Döner店里连Drehspieß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切换使我学会了一种生活的方式,正是感谢在低年级时时常在“on”和“off”间的切换才看到了更多的德国,也让自己学会了:原来生活可以这个样。

Share.

Über den Autor

Zhaoyang Zhong

昭洋来自山东济南,09年开始学习德语,11年开始当成工作语言使用。现就读于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对设计医疗机械的工作很感兴趣。

Hinterlasse einen Kommentar

Benachrichtige mich zu:
avatar
1200
wpDiscuz